化峪鎮:站穩基層治理的“人民立場”
時間:2022-06-30 字體大?。骸尽?span class="Big">大 中 小 】
2022年6月22日,學習強國發表了一篇題為“‘清化收’讓農村輕裝踏上振興路”的文章,文章全新闡釋了清化收行動為黨支部減壓、為群眾增信、為集體利益斗爭的深層內涵,這是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以來,稷山縣化峪鎮立足農村一線、站穩人民立場的一次成功實踐的側影。
定位決定站位,思路決定出路。站在中國之治的起點,站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開端,基層治理應該以何站姿自足當下,著眼于何?落腳于何?指向于何?是我們應深入思考的基層治理題中之義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,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”。沿著總書記的足跡,基層治理的路徑更加清晰,基層治理的立場更加堅定。站穩基層治理的“人民立場”,就是我們的時代使命。
如何站穩人民立場?站在人民立場,我們應著眼于何?
目之所及,才能行之所至。如果基層治理有夢想?那該如何為它找到努力的方向?
在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項行動中,“清化收”行動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,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起著重要作用,更是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。能否做到一聲喊到底,合同徹底規范,能否真正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,都是需要逐一面對的課題。
在稷山縣化峪鎮南位村的機動地發包現場,經過激烈的現場競價,當天的11畝土地,最終以平均每畝320元價格成交,據了解,這個價格要遠高于原來合同承包價的6倍以上。而在這之前,南位村清化收工作曾因涉及群眾多,歷史遺留問題復雜,一時間讓兩委干部陷入困局。
“清化收專項行動,是一個讓黨支部卸去壓力包袱的行動,是一個讓農民群眾卸去疑慮包袱的行動,是一個讓村集體經濟卸去負債包袱的行動。”該鎮黨委書記楊素婷這樣說。
“不破不立,堅決為“清化收”行動站臺到底!”,5月17日,化峪鎮將“清化收”專項行動現場調度會直接“搬”到了南位村的田間地頭,鎮長焦國杰的這句話,給困頓中的南位村吃了定心丸,更是代表鎮黨委政府發出了將“清化收”工作進行到底的最強音。自此,“清化收”行動在全鎮22個村勢如破竹、如火如荼。
“我們村好長時間都沒有公開發包過機動地了,黨支部挨家挨戶做工作,發包程序都是透明的,哪怕多交點錢,正式的合同拿在手里,心里就踏實了”村民程戰慶主動要求重新規范自己的機動地合同。
著眼于一線矛盾,著眼于群眾關切,著眼于農村實際,這樣的治理舉措就接了地氣,這樣的治理成效才能彰顯人民底色,這樣的治理路徑才有堅定不移的方向和無所不往的力量。
如何站穩人民立場?站在人民立場,我們應落腳于何?
落腳點是行動的歸宿,基層治理要想落地生根,我們就該為它安個“家”。
在稷山縣化峪鎮“五面紅旗”示范村化峪鎮村,黨群服務中心高大莊嚴,它兼具政治性、功能性、服務性等多元屬性。在化峪鎮,打造一個像樣的黨群服務中心是每個村的標配。黨員教育管理監督、組織宣傳服務凝聚群眾是它們的使命,在那里,黨員示范崗、志愿服務隊凝聚起“零距離”“嵌入式”“接地氣”的黨群服務集成,成為彰顯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最有力的外化形式之一,它們就是基層治理的家。
以人民利益為重、以人民期盼為念。承載著黨群服務中心的“家”能量,在疫情防控一線,黨員干部義無反顧,他們佩戴黨徽,腳踏熱土,生命防線堅不可摧;在服務供給前沿,黨員干部蹄疾篤行,他們頭頂烈日,揮汗如雨,連心橋梁高闊堅固!在矛盾化解現場,黨員干部勇于擔當,他們苦口婆心,敢于亮劍,巧化干戈為玉帛!
把評判的“表決器”交到群眾手中,把人民群眾“滿意不滿意、高興不高興、答應不答應”作為衡量基層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,在干群關系更加親清的背后,是基層治理立足黨群之家,釋放服務效能的實踐成果,更是基層黨員干部立足“家”文化,回應人民期盼的豐收碩果。
如何站穩人民立場?站在人民立場,我們應指向于何?
家和才能萬事興,以和諧之“和”凝聚共治“合”力,探索構建強有力的基層治理共治格局,建立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共治體系,擘畫黨群同心、干群同向的共治藍圖是基層治理的所應指向的上上策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”,在社會力量參與和社會組織發展之間,再度凸顯和建立起不容置疑的內在邏輯。
化峪鎮西段村堅持黨建引領,精心謀劃出一張基層治理六級網格圖,在這張圖中,黨員、干部、網格員、婦女、老人、青年人全部化身治理主體,在信息收集、政策宣傳、隱患排查、矛盾化解等各項政令執行的前沿發揮著重要作用,他們是基層治理的觸角,更是反饋基層治理成效最敏感的末梢,他們用一個個小“我”的具體實踐,推動著政府治理、社會調節、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述中國夢時,曾動情地說:“雖然我們面臨困難挑戰、荊棘叢生,但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。我和我們的人民心在一起、苦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”而這“三個一起”就是站穩基層治理“人民立場”最標準的站姿。
稷山縣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:稷山縣人民政府